中國企業文化傳播網訊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癥日,對于自閉癥而言,誤解和無知往往是其獲得社會認同與支持的最大障礙,自閉癥兒童應該擁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享受正常化生活。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發生于兒童早期的神經系統的發育障礙。由于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導致這些患兒出現語言、情感、認知及行為異常,缺乏正常的溝通和社會交往的能力,給家庭、社會帶來極大負擔,發病率約1/68,男女比率約為4:1。中國自閉癥群體超過1100萬人,自閉癥兒童200多萬,大約每10000名兒童中有107名自閉癥兒童。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關注自閉癥兒童,讓大家的愛心來溫暖他們的孤獨,在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心理測評專業委員會指導下,好心情互聯網醫院攜手三思啟智兒童發展中心推出“守護‘星星的孩子’ 關愛自閉癥兒童”公益活動,從4月1日起,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好心情邀請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高倩醫生直播講座《孤獨癥真的孤獨嗎?》,三思啟智自閉癥干預中心王盛波主任直播講座《談自閉癥兒童的綜合干預》。除此外,還有義診及科普活動。呼吁大家關注和關愛自閉癥。同時也為實現自閉癥患者與普通人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與相互關心而不懈努力。
好心情平臺專家表示:0-6歲是自閉癥兒童最黃金的干預期,父母對待自閉癥的態度、措施是否積極對孩子未來是否能融入社會影響極大。但是,在我國自閉癥兒童多數因不能被及時識別和診斷,錯過最佳矯治期;同時也存在由于得不到有針對性的專業服務,錯過良性發展的機會;此外,對于患兒來說上學更是奢望,學校也同樣面臨著如何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幫助的挑戰。
自閉癥的社交困難、重復刻板等癥狀會持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影響個體,在醫療機構或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早期干預加上長期個體化的康復訓練會讓孩子發展出適應學習、生活、工作的能力。對于早期干預的目標人群——3歲以下的嬰幼兒來說,干預重點在于促進患兒社交溝通技能發展,干預目標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核心癥狀:如社交溝通能力、模仿能力、游戲能力等;
(2)減少或消除問題行為,如自傷、影響患兒健康安全的重復刻板行為等;
(3)促進患兒全面發展:包括運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
(4)處理相關共患問題:如睡眠問題、胃腸道問題等。
常見的干預和治療方法應在循證證據的指引下,根據患兒的年齡、發育水平以及在家庭推行的適用性來選擇。
一、康復訓練和教育,國內外公認康復訓練是改善自閉癥核心癥狀、提高患者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最有效辦法。訓練目標是促進患兒的語言發育、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學習技能。
二、心理治療,多采用行為療法,目的是強化已經養成的良好行為,對不良行為如刻板行為、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殘行為等予以矯正。
三、藥物治療,目前暫無特效藥物,主要是患者有明顯情緒障礙或行為障礙時使用對癥處理藥物。
最后,好心情也呼吁全社會對自閉癥患者的關注,加深社會對自閉癥兒童的了解,培育起一個有利于特殊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為他們提供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來關愛這些星星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