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之后,“工匠精神”一下子變成了一個熱門詞匯。
最近見到很多朋友,一張口就是“工匠精神”。可是你要問他們什么是“工匠精神”的時候,他們又變得支支吾吾,或者是言不及義,將“工匠精神”理解成了復古式的、純手工的“作坊精神”。
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春節期間我帶團隊去歐洲考察。我們考察的公司,既有意大利的奢侈品公司,也有奔馳、蘭博基尼這樣的汽車公司,每家公司的風格都不同,卻都體現出了“工匠精神”。
為什么呢?
譬如意大利的奢侈品公司,通常保持著限量、手工的傳統,講究精雕細琢、精益求精。這是它們對“工匠精神”的堅持。但我們仔細詢問后發現,在它們純手工的背后,又有對最新技術的應用,通過技術創新,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它們認為,“創新”才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沒有創新,只能稱為“工匠”,有了創新,才是“工匠精神”。
在德國考察奔馳和意大利蘭博基尼的時候,我們也得到了這種反饋。奔馳追求量產,是世界知名的汽車品牌,蘭博基尼是世界知名的跑車品牌,追求限量。它們的定位和銷售策略不同,但共同之處在于,竭盡全力將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到汽車生產當中,提升用戶體驗,給駕駛車提供安全保障和駕駛樂趣。
這些反饋,給了我極大的觸動。它使我意識到,我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有極大的局限,有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觸及“工匠精神”的精髓,而是走進了“工匠”的誤區,而忘記了“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發明家迪恩·卡門曾說:“工匠的本質--收集改裝可利用的技術來解決問題或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創造財富,并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更是讓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世界上歷史悠久的知名企業,它們的創始人都是真正的“工匠”。他們之所以成為大企業家,他們創立的企業之所以基業長青,肯定不是因為持續手工打磨某個產品,而是通過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了產品質量、用戶體驗、生產效率、品牌知名度等等,從而為企業提供了發展動力。
這就是“工匠精神”,如果沒有這些創新,沒有真正的“工匠精神”,它們恐怕早已被歷史吞沒了。這些創新,被熊彼特等經濟學家、德魯克、彼得斯等管理學家稱為“企業家精神”。
我不想過多地談論“企業家精神”。我想談談傳承。
我有雙重身份,既是上市公司“東阿阿膠”的總裁,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代表性傳承人這個身份,是我非常看重的。傳承人是一個團隊,代表性傳承人相當于這個團隊的領導者,也是第一責任人。
既然是代表性傳承人,就有責任把制作技藝傳承好,發揚光大。代表性傳承人就是第一責任人,有責任承和傳,承過來,傳下去,把原來優秀的產品技藝、文化基因、人文情懷都承過來、傳下去。
如果只是承前傳后,傳承人就只是一種“媒介”,一個載體,一個“工匠”。如果在傳承過程中通過和現代技術融合,與互聯網擁抱,與時俱進,使制作技藝發揚光大,那么傳承人就會超越工匠,擁有了“工匠精神”。這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我一直堅信,只有先承過來才能傳下去,如果承都承不下來怎么能傳好呢?我也曾深度思考過如何承好的問題。華夏文明幾千年,從不缺技藝和傳統,關鍵是缺少一個有效的傳承機制。值得我們驕傲的“四大發明”沒有持續創新,沒有商業化,沒有讓更多人分享這種技術和成果,所以我們今天沒有任何優勢。
我們有發明有創造,但是沒有創新。沒有商業化怎么談創新呢?如何讓更多人分享,才是完整意義的傳承。
承過來和傳好是兩個層面的問題,通過創新發揚光大才是最好的傳承,也是最好的保護。只有保護而沒有發揚光大,最終什么也保護不了。好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失傳就是因為沒有發揚好。說穿了,就是沒有創新,就是只有“工匠”沒有“精神”。
發揚光大依靠三個層面的創新因素:技藝、商業化和文化。我一直在思考東阿阿膠制作技藝的傳承路徑。最終我找出了答案。
阿膠的長壽基因就是“安全、有效”四個字。最簡單的四個字,代表了最深的文化基因。安全是無害,有效是有利。這就是東阿阿膠產品的DNA。
東阿阿膠人也是有DNA的。東阿阿膠是人造的,是華夏智慧的結晶。這個“人”是什么樣的就很重要。我認為這個“人”的基因就是厚道、地道,只有很厚道、很地道,才能完整地傳承下來,才能在三千年里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厚道,就是堅守;地道,就是講究。我相信,阿膠從產品到人品,再回歸到產品,是一種螺旋上升。所以在挖掘傳統文化的同時,我也努力把東阿阿膠的文化、人的DNA找出來。“厚道、地道、傳承、創新”,就是東阿阿膠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東阿阿膠人的DNA。產品的DNA和人的DNA都找出來了,這才是真正的傳承。
公司也是有DNA的,東阿阿膠公司的DNA就是“壽人濟世”。這是東阿阿膠人的使命,這種使命也在傳承中創新。從功效來看,東阿阿膠的作用是滋陰潤燥,補血止血,所以“東阿阿膠”第一個使命就是滋養生命,滋潤生活。在社會層面上,“東阿阿膠”的使命也是四個字“壽人濟世”。壽人是優質產品,濟世是社會責任。
找到了DNA,我們就找到了創新之源,找到了“工匠精神”的內核。
當“工匠精神”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一個“熱詞”后,對于“工匠精神”的追捧將會持續很長時間,會有部分企業家認為“復古式的精益”就是“工匠精神”。
這是一個誤區。我相信真正的“工匠精神”意味著創新。在一個缺乏創新的環境中,是不存在“工匠精神”的。
所以,當我們談論“工匠精神”的時候,我們應該少談點兒“工匠”,多想點兒“精神”。“工匠”是毛,“精神”是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作者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