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而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其價值釋放依賴于可信流通與生態共建。今天,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簡稱“數博會”)在貴陽開幕,活動將持續到8月30日,活動以“數聚產業動能 智啟發展新篇”主題,舉辦26場交流活動,34場系列特色活動,1.6萬余名嘉賓注冊參會,375家中外企業參展,全面展現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的最新成果,共同探討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與數字產業升級路徑。
作為中國電子成員企業,近年來,中電光谷憑借對數據要素價值的深刻洞察與前瞻布局,自主研發“園區操作系統”,積極推動構建“可信數據空間”,擘畫業務增長第三曲線;公司協同保定市政府打造數據要素創新中心,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2025數博會開幕式現場(圖源:貴陽網)

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中電光谷立足20多年的產業園區運營經驗,將數字化戰略升級的核心錨定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自研“園區操作系統”——以全國50城100園的產業生態為基底,深度融合數字孿生、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起安全、可信、開放的數據流通與協同底座。
該系統以政府平臺、園區運營方、入園企業及產業鏈服務方四類用戶需求為導向,打通“設計-建造-運營”全流程數據鏈路,集成人流、車流、資產、能源與企業五大核心數據要素,不僅實現單園區到多園區管理的全業務系統貫通,更通過沉淀的產業數據建立跨區域需求精準匹配機制,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要素的可信流通。從股權投資、產業策劃到設計建造等8大業務模式,均被納入這一數字化生態體系,形成“數據驅動、生態共生”的產業資源共享平臺,為園區運營方與入園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支撐。

▲園區操作系統架構

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需要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踐”的全鏈條能力支撐。中電光谷以河北保定為樣本,交出高分答卷——團隊僅用9個月(3月立項調研、5月揭牌、10月中標、11月簽約并啟動建設)便完成保定數據要素創新中心從藍圖規劃到上線運營,刷新行業紀錄。

▲保定數據要素創新中心
該項目不僅建設了數據要素交易加工中心、數據金庫等核心基礎設施,更通過“數據不出域、可用不可見”的安全機制,保障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成為河北省首個、國家數據標注基地首個數據要素共享工廠。目前,該中心正朝著“1個共享工廠+1個價值共創中心+1個人才創新基地+N個可信數據空間”的戰略目標邁進,未來將持續釋放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
今年6月28日,在國家數據局數字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司指導下,“第四次數據標注產業供需對接會暨央企走進國家數據標注基地(保定)” 在保定召開,在“央企供需對接集市”活動現場,10余家央企現場分享數據服務需求,供需對接配對企業71家,對接交流90余次,切實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通道。

▲“央企供需對接集市”現場
在盤活數據資產方面,中電光谷創新推出企業數據資產化咨詢服務,成功推動保定市首單公共數據資產入表,助力企業將“沉睡”的數據轉化為可量化、可交易的資產,不僅提升了資產規模與融資能力,更為保定市供水公司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路徑。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電光谷在保定同步布局PKS生態創新中心,聚合中國電子體系長城、飛騰、麒麟等10余家生態企業核心技術能力,通過“展示+培訓+適配+成果轉化”的創新樞紐功能,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奠定國產化安全底座。2024年,該中心吸引中電數產、中電數創等生態伙伴共創數據產業高地,促進中國電子體系內多家單位實現業務協同發展。

中電光谷在數據要素領域的深耕,已獲得權威認可。2025年6月,旗下武漢光谷聯合集團有限公司入選湖北省第二批“數據資源企業”,中電(武漢)網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入選“數據服務企業”及“數據基礎設施企業”。這標志著中電光谷在數據要素價值挖掘、技術創新與場景落地層面的實踐成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
依托中國電子網信產業資源與數字化矩陣,中電光谷正持續打造“園區操作系統”(產業園區全方位數字化賦能平臺)和“低碳云”(綜合能源與“雙碳”管理平臺),深度賦能區域經濟轉型,推動“產業集群化、服務智能化、投資網絡化”的產業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面對數字經濟時代的不確定性,中電光谷始終以“創業者姿態”躬身入局。2025年,公司將深化“雙空間運營”模式(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協同),堅持服務國家戰略,以數據要素為引擎,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構建可信數據流通生態,釋放數據要素新動能,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活力!(稿件來源:中電光谷官方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