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復設立中國品牌日,我覺得特別好,這代表政府把中國品牌建設提到了一個高度。”在“北汽衛藍•京演之夜”發布會上,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蔡速平告訴鳳凰汽車。
蔡速平不太贊同一些企業先做產品后做品牌的看法。他認為,“品牌建設不是要等先把產品做到一定程度再做,而是一開始就要做品牌。”

談到汽車品牌的內涵,他指出了三點,首先是一個很好的產品,有好的質量,較高的智能化,能夠給用戶帶來享受;第二要體現良好的服務,很好的服務客戶,服務社會,服務百姓:第三,品牌的底蘊里面有企業文化素養。在他看來,只談產品是不夠的,服務意識和內在的文化和責任也是品牌傳播不能省略的重點。
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文化?蔡速平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是火爆的電視節目《朗讀者》,北汽攜手董卿推出全新文化節目,在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讀書的潮流。在鳳凰汽車看來,盡管有些批判者和精英們看不慣作秀式的朗讀,但是站在社會責任和更廣泛的群眾影響的角度看,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用名人、學者的效應帶動了更多人參與讀書,總比不讀書好。
另一個例子就是“北汽衛藍•京演之夜”。“衛藍之夜的夏季露天音樂會跟北汽新能源的追求調性一致,衛藍行動就是保衛藍天,夏天的戶外音樂節一定要在良好的天氣中去欣賞。”
其實“北汽衛藍•京演之夜”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大家都知道,隨著雄安新區的設置,加快首都定位調整已經成為大戰略。作為北京市和汽車行業的骨干企業,北汽承擔著自己的一份責任。根據鳳凰汽車的觀察,上到徐董事長,下到普通員工對此都有一定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