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代替明星,為格力空調代言,冰冷的電器仿佛瞬間人格化了。我想,她應該不是為了省下明星代言費,倒應解釋為格力集團認識到了詮釋企業文化的重要,并找到了詮釋途徑。
廣告本來就是對文化的宣揚。在現代,廣告被認為是運用媒體而非口頭形式傳遞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種形式,旨在喚起人們對商品的需求,對生產、銷售這些商品的企業產生了解和好感,或告之提供某種非營利目的的服務,闡述某種意義和見解等。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則廣告:“喝了哇哈哈,吃飯就是香。”在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的年代,一個叫哇哈哈的企業與社會專注于嬰幼兒的營養和成長;另一則廣告:“今年過年不送禮,送禮還送腦白金。”在空穴老人居多的國情下,企業與大家共同訴說“該回家看看”。這些例子說明,優秀的企業文化契合服務群的價值需求,企業文化得到了高度認知、認同。
企業文化的認同中,內部員工的認同是第一位,稱之為文化落地。企業文化經過員工認同后,再由員工及產品傳達到服務群體,形成集團共鳴。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可以概括為幾方面的作用:便于員工樹立目標,并使所有員工步調一致;使員工能夠共享企業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并營造出積極性;創造出企業管理模式,并提供適度壓力。
很多企業去海爾集團學習其OCE管理(日清管理法),但能復制海爾模式的沒有幾家。海爾兼并青島紅星電器廠,派去的第一批人不是去經營管理,而是去建立企業文化。以文化促經營,生產洗衣機的紅星電器廠繼續生產海爾洗衣機,躋身一流行業。
海爾集團的文化對內給人公平感和成就感,在管理上人人自覺執行OCE管理方法。對外提供了滿足每種需求的商品,如適用上海的瘦身冰箱,可以在農村低電壓下適用的冰箱,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機等等,至此,我們知道了“海爾中國造,真誠到永遠”的含義。
深圳金洲公司“敬業、爭先、創新、求實”的企業精神看似很簡單,也許金洲公司全方位提高客戶認可度的措施,只是簡單的營銷策略、技術服務、客戶溝通、交貨技術。但只要走進金洲公司車間,就會看到每臺設備上都有產量卡、點檢卡,每個班組都有文化墻,讓人感受到關愛、溝通、責任、感恩、改善、執行、激情這些融入班組中的文化元素。
企業文化廣泛共鳴,就有了靜水深流之力。(作者系株硬集團分測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 |